NT检查通过后还需要做哪些产检
当准妈妈们顺利通过NT检查,得知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在正常范围内时,心中往往会涌起一阵轻松与喜悦,仿佛看到了宝宝健康降临的曙光。然而,孕期漫长,产检是一场持续的“健康保卫战”,NT检查通过仅仅是一个阶段性胜利,后续还有一系列重要产检项目在等待着准妈妈们。这些产检如同守护胎儿成长的层层防线,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障母婴安全。
孕中期:关键筛查与结构洞察
唐筛/无创DNA/羊穿:染色体异常再排查
唐筛:一般在孕15 - 20周+6天进行,通过抽取孕妇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游离雌三醇等指标,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的风险概率。这是一种经济、简便的筛查方法,但准确率相对有限,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可能。若唐筛结果为高风险或临界风险,需进一步检查确认。
无创DNA检测:孕12周后即可开展,最佳检测时间为孕12 - 22周+6天。它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胎儿游离DNA,对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综合征这三种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进行筛查,准确率较高,可达99%以上,但检测范围较窄,且无法确诊。若结果提示高风险,仍需进行羊水穿刺确诊。
羊水穿刺:是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一般在孕16 - 22周进行。在超声引导下,用细针经孕妇腹壁穿刺至羊膜腔,抽取一定量羊水进行培养和分析,能对胎儿全部23对染色体进行数目和结构异常的检测。不过,它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感染、流产等风险,但发生率极低,医生会在充分评估后谨慎操作。
系统超声大排畸:胎儿结构“扫描仪”
孕20 - 24周是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大排畸)的黄金时期。此时胎儿各器官基本发育成型,羊水量适中,便于超声清晰观察。医生会对胎儿头部、面部、脊柱、心脏、腹部脏器、四肢等进行详细检查,排查是否存在无脑儿、脊柱裂、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腹壁缺损等严重结构畸形。这项检查意义重大,能早期发现可治疗的畸形,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若发现严重致死性畸形,也可为家庭决策提供依据。
糖耐量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狙击战”
孕24 - 28周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妊娠期糖尿病。检查前3天正常饮食,检查前1天晚22:00后禁食,检查当日空腹抽取静脉血,然后将75克葡萄糖溶于300毫升水中,5分钟内喝完,分别在喝糖水后1小时、2小时再各抽取一次静脉血。若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血糖≥10.0mmol/L、2小时血糖≥8.5mmol/L,其中任意一项超标,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导致胎儿巨大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还会增加孕妇日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此需高度重视。
孕晚期:动态监测与分娩准备
小排畸超声:结构“复查”与生长评估
孕28 - 32周会进行一次小排畸超声检查,作为系统超声大排畸的补充。此时胎儿进一步发育,医生可再次观察胎儿各器官结构,排查一些在孕中期未明显显示或后期才出现的畸形,如脑积水、肾积水等,同时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如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判断胎儿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是否存在生长受限或巨大儿等情况。
胎心监护:胎儿宫内“心跳”监测
孕34周后,每周需进行一次胎心监护,记录30分钟内胎儿胎心率的变化,观察胎动时胎心率是否加速、有无减速等情况,以此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安危状况。若胎心监护异常,提示胎儿可能存在缺氧等问题,需进一步检查处理,如复查胎心监护、进行生物物理评分、吸氧等,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骨盆测量与分娩方式评估
孕36 - 37周,医生会对孕妇进行骨盆测量,包括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骨盆外测量主要测量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等,初步评估骨盆大小;骨盆内测量则直接测量骨盆各平面的径线,更准确地判断骨盆是否适合自然分娩。同时,医生会结合胎儿大小、胎位、孕妇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分娩方式,为孕妇制定个性化的分娩计划。
定期产检与各项复查
孕晚期产检频率增加,一般为每周或每两周一次。每次产检会测量孕妇体重、血压、宫高、腹围,监测胎心率,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等,及时发现孕妇是否存在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尿蛋白异常等问题。若出现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腹痛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