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阴道出血需要做哪些检查项目
摘要:异常阴道出血是妇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涉及生殖系统多个部位及全身性疾病。为明确病因,需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检查。本文详细介绍了异常阴道出血时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检查等,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
一、引言
异常阴道出血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一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它可发生于女性不同生理阶段,病因复杂多样,涵盖内分泌失调、生殖系统炎症、肿瘤、外伤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准确诊断病因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而全面、系统的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环节。
二、体格检查
(一)全身检查
生命体征: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以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发热可能提示存在感染,如盆腔炎性疾病;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可能提示大量出血导致休克,常见于异位妊娠破裂等情况。
营养状况:观察患者的体型、体重变化、皮肤弹性等,了解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肥胖等情况。营养不良可能影响身体的修复和免疫功能,肥胖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相关,如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二性征:检查乳房发育、阴毛和腋毛分布等情况,判断性发育是否正常。性发育异常可能与先天性性腺发育不良、卵巢功能早衰等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月经紊乱和异常阴道出血。
(二)妇科检查
外阴检查:观察外阴发育情况,有无畸形、溃疡、赘生物等。检查阴道口有无血迹,判断出血是否来自外阴病变,如外阴癌、外阴溃疡等。
阴道检查:使用阴道窥器暴露阴道和宫颈,观察阴道黏膜色泽、有无充血、水肿、溃疡、息肉等病变。检查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性状和气味,判断是否存在阴道炎症。同时,观察宫颈的大小、形态、有无糜烂、息肉、囊肿、赘生物等,宫颈病变是引起异常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双合诊检查: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了解子宫的位置、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同时,检查双侧附件区有无包块、增厚、压痛等,判断是否存在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等疾病。
三合诊检查:对于双合诊检查不满意或怀疑有盆腔深部病变的患者,可进行三合诊检查,即阴道、直肠和腹部联合检查,进一步了解子宫后壁、宫骶韧带、阴道直肠隔以及双侧盆腔后部的情况,有助于发现子宫直肠陷凹病变、盆腔肿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三、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
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降低提示贫血,可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出血不止。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性激素六项:测定血清中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₂)、孕酮(P)、睾酮(T)和泌乳素(PRL)水平,了解卵巢功能状态和内分泌调节情况。性激素水平异常可导致月经紊乱和异常阴道出血,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雄激素水平升高、LH/FSH比值异常;黄体功能不足患者孕酮水平降低等。
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血hCG测定是判断是否怀孕的重要指标。异常阴道出血伴血hCG升高可能提示异位妊娠、先兆流产、葡萄胎等妊娠相关疾病;而血hCG持续不升或下降则可能提示胚胎停育、流产等。
(二)尿液检查
尿常规:了解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尿蛋白、尿糖等指标,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混淆。同时,尿妊娠试验可初步筛查是否怀孕,但对于血hCG水平较低的情况,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需结合血hCG测定进一步确诊。
尿培养:对于怀疑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可进行尿培养检查,明确病原菌种类,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三)宫颈分泌物检查
白带常规检查:通过检测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pH值、白细胞、脓细胞、滴虫、霉菌等,判断是否存在阴道炎症,如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阴道炎症可导致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出血,引起异常阴道出血。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TCT检查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通过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HPV检测可检测宫颈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异常阴道出血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应常规进行TCT和HPV检测,以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四、影像学检查
(一)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异常阴道出血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与经腹部超声相比,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高,更接近盆腔脏器,能更清晰地显示子宫、卵巢及盆腔的结构和形态,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是否均匀,有无息肉、肌瘤等病变;了解卵巢的大小、形态、有无囊肿或肿瘤等。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经阴道超声可更早地发现宫腔外妊娠囊或混合性包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经腹部超声检查:适用于无性生活史女性或因其他原因不适合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患者。经腹部超声可大致了解子宫、卵巢的大小、形态及位置,观察盆腔内有无积液等,但对于一些较小的病变可能显示不清晰。
(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检查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等优点,对于一些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复杂病例,如怀疑子宫内膜癌侵犯肌层深度、子宫肌瘤变性、卵巢肿瘤的性质判断等,MRI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MRI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
CT检查可快速显示盆腔脏器的形态和结构,对于怀疑有盆腔肿物、骨折、异物等病变时,CT检查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生殖系统软组织的显示不如超声和MRI清晰,一般较少用于异常阴道出血的常规检查。
五、特殊检查
(一)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是一种微创的妇科诊疗技术,通过将宫腔镜经阴道、宫颈插入宫腔,直接观察宫腔内的形态、结构,了解子宫内膜情况,发现宫腔内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宫腔粘连等,并可在直视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宫腔镜检查对于异常阴道出血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或子宫内膜异常回声的患者。
(二)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是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子宫内膜病变的性质。对于年龄较大、药物治疗无效、怀疑有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等)的患者,诊断性刮宫是常用的诊断方法。诊断性刮宫可分为分段诊刮和普通诊刮,分段诊刮是先刮取宫颈管组织,再刮取宫腔组织,分别送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宫颈管和宫腔的病变;普通诊刮则是同时刮取宫颈管和宫腔组织。
(三)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检查方法,通过在腹部打几个小孔,将腹腔镜镜头插入腹腔,直接观察盆腔内的情况,了解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及有无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盆腔粘连等。同时,可在腹腔镜下进行一些手术治疗,如卵巢囊肿剔除术、输卵管切除术等。腹腔镜检查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但属于有创检查,需在麻醉下进行,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六、结论
异常阴道出血的检查项目繁多,每种检查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生育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检查项目,遵循先无创后有创、先简单后复杂、先经济后昂贵的原则,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以明确病因,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应向患者充分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