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紊乱及异常出血做什么检查
摘要:月经周期紊乱及异常出血是妇科常见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准确诊断需借助一系列检查,包括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检查等。本文将系统介绍针对此类症状应进行的各项检查及其意义,以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相关问题。
一、引言
正常月经周期通常为 21 - 35 天,经期持续 2 - 7 天,每次月经出血量约 20 - 60ml。当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出现异常改变时,即称为月经周期紊乱及异常出血。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因此,及时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至关重要。
二、详细病史询问
(一)月经情况
详细了解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变化情况。例如,询问月经周期是缩短还是延长,经期是提前还是错后,经量是增多还是减少,有无血块等。同时,了解末次月经的时间,对于判断是否处于妊娠相关出血等情况有重要意义。
(二)既往病史
询问既往有无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体内激素水平或凝血功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及异常出血。
(三)生育史
了解女性的生育情况,包括怀孕次数、分娩次数、流产次数等。多次流产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粘连,引起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而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影响子宫的恢复和月经情况。
(四)家族史
询问家族中是否有月经紊乱、出血性疾病、肿瘤等相关病史,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月经异常,如血友病女性携带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等情况。
(五)其他症状
询问是否伴有腹痛、发热、头晕、乏力、体重变化等其他症状。腹痛可能与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有关;头晕、乏力可能是贫血的表现,提示月经出血量过多;体重明显变化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相关。
三、体格检查
(一)全身检查
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身高、体重、体毛分布等。营养状况不佳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体毛过多或过少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疾病有关。测量血压、体温,检查有无贫血貌、黄疸等。
(二)妇科检查
外阴检查:观察外阴发育情况,有无畸形、溃疡、赘生物等。检查阴毛分布是否正常,有无阴毛稀疏或脱落等情况。
阴道检查:使用阴道窥器暴露阴道和宫颈,观察阴道黏膜色泽、有无充血、溃疡、肿物等。检查阴道分泌物量、颜色、气味,了解有无阴道炎等疾病。
宫颈检查:观察宫颈大小、形态、质地,有无糜烂、息肉、肿物等。进行宫颈涂片检查(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以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双合诊检查: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了解子宫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检查双侧附件区有无增厚、压痛、包块等,初步判断有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等疾病。
四、实验室检查
(一)基础体温测定
基础体温是指机体在静息状态下的体温。女性在月经周期中,排卵后孕激素分泌增加,会使基础体温升高 0.3 - 0.5℃。通过连续测量基础体温,可以了解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情况。如果基础体温呈双相型,提示有排卵;如果呈单相型,则可能无排卵。
(二)激素测定
性激素六项: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通过测定这些激素水平,可以了解卵巢功能、垂体功能及内分泌状态。例如,FSH 和 LH 水平升高,E2 水平降低,可能提示卵巢功能衰退;LH/FSH 比值≥2 - 3,伴有睾酮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等。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影响月经,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月经稀少、闭经;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如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可能导致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引起月经紊乱、多毛等症状。
(三)凝血功能检查
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异常可导致月经出血量过多或出血时间延长,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疾病。
(四)血常规检查
了解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月经出血量过多可能导致贫血,血常规检查可以明确贫血的程度及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五、影像学检查
(一)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妇科超声检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等优点。可以清晰地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内膜厚度及回声,有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病变。同时,还可以了解双侧卵巢大小、形态、卵泡数量及大小等情况,对于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有重要价值。
经腹部超声检查:适用于无性生活史女性或阴道出血量过多的患者。可以初步了解子宫和附件的情况,但分辨率相对经阴道超声较低。
(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对于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复杂病例,如怀疑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癌等,可进行 MRI 检查。MRI 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等优点,可以更准确地显示子宫和附件的结构及病变情况。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
CT 检查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对于怀疑有盆腔肿瘤转移或合并其他腹部疾病的患者,可进行 CT 检查以了解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六、特殊检查
(一)诊断性刮宫
适用于年龄超过 35 岁、药物治疗无效、怀疑有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子宫内膜有无增生、息肉、癌变等情况,同时还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二)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是一种微创的内镜检查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的形态、结构,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等病变,并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宫腔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三)腹腔镜检查
对于怀疑有盆腔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等,且其他检查方法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进行腹腔镜检查。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的情况,了解子宫、输卵管、卵巢的形态及有无病变,并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治疗。
七、结论
月经周期紊乱及异常出血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准确诊断需要综合运用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检查等多种方法。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以便尽早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保障身体健康。同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预防月经紊乱及异常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