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间特有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可能伴随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威胁母婴健康。以下从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两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诊断要点
1. 血压测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核心诊断依据是血压升高。通常在妊娠20周后,若孕妇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两次测量至少间隔4小时,可初步考虑为妊娠期高血压。测量血压前,孕妇需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避免情绪波动或运动干扰结果。
2. 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孕妇的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既往妊娠期间是否出现过高血压等情况。同时,了解本次妊娠期间是否出现头痛、头晕、视力模糊、上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的严重性。
3. 症状观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快速增加、下肢浮肿等症状。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头痛、眼花、上腹部不适等严重表现,甚至发生抽搐(子痫)。
4. 尿液检查
检测孕妇的尿液,若出现蛋白尿,尤其是24小时尿蛋白量大于0.3g或尿蛋白与肌酐比值大于0.3,有助于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蛋白尿的出现往往提示肾脏功能受到损害。
5. 其他检查
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及超声等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估孕妇的健康状况,发现是否存在贫血、肝肾功能损伤、胎盘功能异常等情况。
二、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
饮食:饮食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摄入,同时适当限制食盐摄入,避免加重高血压。对于严重水肿者,应进一步限制盐的摄入。
情绪管理: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孕妇保持情绪平稳,减轻焦虑和恐惧,避免情绪波动导致血压升高。
2. 降压治疗
当血压≥160/110mmHg或存在靶器官损害时,需进行降压治疗。降压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和胎盘早剥等严重母胎并发症。常用的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这些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降压过程应平稳,避免血压波动过大,且血压不可低于130/80mmHg,以保证子宫-胎盘血流灌注。
3. 解痉治疗
硫酸镁是解痉治疗的首选药物,通过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信息传递,使骨骼肌松弛,从而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使用硫酸镁时需密切监测孕妇的呼吸、膝腱反射及尿量等,防止中毒。
4. 适时终止妊娠
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措施。当病情严重,经积极治疗24-48小时无明显好转;或孕周≥34周;或子痫控制后2小时等情况时,应考虑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可根据孕周、胎儿状况等选择剖宫产或阴道分娩。
5. 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孕妇的血压、尿蛋白、胎动、胎心监护等情况,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血压变化趋势;进行尿蛋白检测,评估肾脏功能受累情况;通过胎动计数和胎心监护等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