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美中商都妇产医院首页

郑州妇科医院_郑州美中商都妇产医院

郑州美中商都妇产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科室 > 产科 > 孕期服务 > 妊娠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与临床管理指南

时间:2025-09-05 来源:郑州商都妇产医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指南依据国内外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实践,旨在规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与临床管理,为医护人员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一、疾病分类

  (一)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尿蛋白检测阴性,无其他器官功能损害表现。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度头晕或下肢水肿等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

  (二)子痫前期

  在妊娠期高血压基础上出现蛋白尿(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阳性)或其他器官功能损害,如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⁹/L)、肝功能异常(转氨酶水平升高)、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肺水肿、神经系统异常(如头痛、视觉障碍)等。子痫前期可分为轻度和重度,重度子痫前期指血压≥160/110mmHg,伴有上述严重器官功能损害或并发症。

  (三)子痫

  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发作,或发生昏迷。子痫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阶段,可危及母儿生命。抽搐发作前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眼花、上腹不适等先兆症状。

  (四)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已存在高血压,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但持续至产后12周以后。患者可能伴有靶器官损害,如心脏、肾脏、视网膜病变等。

  (五)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慢性高血压孕妇在妊娠20周后新出现蛋白尿或其他子痫前期表现,如血压进一步升高、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等。这类患者病情相对复杂,风险较高。

  二、临床管理

  (一)一般治疗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8 - 10小时。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

  饮食: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 - 6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盐食物。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钾、钙、镁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限制脂肪摄入,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植物油。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

  体重管理:孕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制定个体化的体重增长目标。一般建议孕早期体重增长不超过2kg,孕中晚期每周体重增长0.3 - 0.5kg。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二)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

  适应证: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的高血压孕妇,或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若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压仍控制不佳,应考虑使用降压药物。

  常用药物:拉贝洛尔、硝苯地平控释片、甲基多巴等。拉贝洛尔为α、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血压,同时不影响子宫胎盘血流灌注;硝苯地平控释片为钙通道阻滞剂,能有效降低血压;甲基多巴是传统的降压药物,安全性较高。

  用药注意事项:降压过程应平稳,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以免影响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

  解痉药物

  适应证:子痫前期和子痫患者,用于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

  常用药物:硫酸镁是解痉治疗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信息传递,使骨骼肌松弛,从而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

  用药方法:通常采用静脉滴注或负荷量加维持量的方法给药。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孕妇的呼吸、膝腱反射、尿量等,防止镁中毒。镁中毒的早期表现为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随后出现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等严重症状。

  镇静药物

  适应证:对于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佳的子痫前期患者,可适当使用镇静药物,以缓解症状,预防子痫发作。

  常用药物:地西泮、苯巴比妥等。地西泮具有镇静、抗焦虑、肌肉松弛等作用;苯巴比妥可镇静、催眠、抗惊厥。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避免用药过量导致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三)病情监测

  孕妇监测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血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可每周测量1 - 2次,重度高血压患者应每日测量2 - 3次。患者也可在家中自行测量血压,并记录测量结果,以便医生了解血压变化趋势。

  症状监测:密切观察孕妇有无头痛、眼花、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子痫前期的先兆表现,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

  实验室检查: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

  胎儿监测

  胎动计数:指导孕妇自数胎动,每日早、中、晚各固定1小时数胎动,将3次胎动数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胎动数。正常胎动每小时不少于3 - 5次,12小时胎动数应在30次以上。若胎动减少或异常频繁,应警惕胎儿宫内窘迫的可能。

  胎心监护:妊娠28周后,每周进行1 - 2次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储备情况。若胎心监护出现异常,应及时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超声检查: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羊水量、胎盘位置及成熟度等。

  (四)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的时机

  妊娠期高血压:病情较轻,经积极治疗,母儿状况良好,可期待至足月分娩。

  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可期待治疗至37周后终止妊娠;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若经积极治疗24 - 48小时病情无明显好转,或病情进一步加重,如血压控制不佳、出现严重器官功能损害、胎儿宫内窘迫等,应及时终止妊娠。

  子痫:子痫患者经控制抽搐、稳定病情后应尽快终止妊娠。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根据慢性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有无靶器官损害以及胎儿情况等综合决定终止妊娠的时机。一般建议在孕38 - 39周终止妊娠。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病情复杂,风险较高,应根据孕周、病情严重程度和胎儿情况等综合判断终止妊娠的时机。

  终止妊娠的方式

  阴道分娩:适用于病情较轻、宫颈条件成熟、无产科指征者。分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胎心等,做好子痫抽搐、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剖宫产:适用于病情严重、宫颈条件不成熟、胎儿窘迫、有产科指征等情况者。剖宫产可迅速结束分娩,降低母婴风险。

  (五)产后管理

  血压监测:产后仍需密切监测血压,部分患者产后血压可能持续升高,需继续使用降压药物治疗。一般建议产后每周测量血压1 - 2次,直至血压恢复正常。

  子痫预防:产后24 - 48小时内仍是子痫的高发期,应继续使用硫酸镁预防子痫发作。

  母乳喂养:鼓励产妇尽早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大多数降压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量较少,对婴儿影响较小,但用药期间应咨询医生,选择安全性高的降压药物。

  心理支持:产后产妇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产妇调整心态,适应母亲角色。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与临床管理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协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规范的分类和有效的临床管理,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提示:内容仅供浏览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https://m.aminasd.com/a/ks/ck/yq/xy/10012.html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 妊娠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临床分类 怀孕晚期血压高可能是妊娠期高血 妊娠高血压产后会形成高血压病吗 妊娠高血压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及管 为什么孕妇容易出现妊娠高血压
预约
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