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识别与预防
子宫肌瘤手术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手段,虽能有效去除病灶,但术后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及时识别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子宫肌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识别与预防方法。
出血
识别
术后早期出血:多发生在术后 24 小时内,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出血量增多,如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者引流管内引出大量鲜红色血液。同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慌、头晕、乏力等失血性休克的前兆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
延迟性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数天至数周内,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若出血持续不止或反复出现,也可能是延迟性出血的信号。
预防
术中精细操作: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应仔细止血,确保每一处出血点都得到妥善处理。对于较大的血管,要采用可靠的结扎或缝合方法,避免术后出血。
术后密切观察:术后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阴道出血情况和引流液的性状、量。患者自身也要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患者应避免过早进行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因活动过度导致伤口裂开或血管破裂出血。一般术后 1 - 2 周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当进行一些轻柔的活动,如翻身、坐起等。
感染
识别
切口感染:表现为切口部位红肿、疼痛、发热,局部有硬结,严重者会出现切口渗液、化脓。患者可能会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盆腔感染:常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感,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分泌物可能有异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泌尿系统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严重者可出现血尿、发热等症状。
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做好手术器械的消毒和手术区域的准备,减少感染的机会。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术后患者要注意保持切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切口沾水,如洗澡时应采用擦浴的方式,防止污水污染切口。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在术前、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生素,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注意个人卫生:术后患者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同时,要注意多喝水,多排尿,以冲洗尿道,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肠粘连
识别
腹痛:肠粘连患者常出现腹痛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腹痛一般在进食后或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腹胀:由于肠道蠕动受阻,气体和粪便排出不畅,患者会出现腹胀症状,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
排便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
预防
早期活动:术后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粘连的发生。一般术后 24 - 48 小时可在家人或护士的协助下开始在床边坐起、站立,并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室内行走等。
腹部按摩:患者或家属可用手掌在患者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每次按摩 15 - 20 分钟,每天 2 - 3 次,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肠粘连。
合理饮食:术后患者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恢复饮食。先从流食、半流食开始,如米汤、粥、面条等,待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后,再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
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识别
阴道异常出血: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超过正常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可多可少,有时可能仅为少量褐色分泌物。
腹痛: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尤其在活动后或性生活后疼痛加重。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症状,体温一般在 37.5℃ - 38℃之间,持续时间较长。
预防
控制基础疾病: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应在术前积极控制病情,将血糖、血压等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加强营养支持:术后患者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避免过早性生活: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在伤口完全愈合前避免性生活,一般需要禁欲 2 - 3 个月,以免影响子宫切口愈合。
子宫肌瘤术后患者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了解常见并发症的识别方法。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身体早日康复。